耗時五年,投入五億元以上,最終卻卡在未上市昨日召開董事會,未上市股票董事長陳寶郎指出,董事們雖同意撤案,也願意繼續經營下去。他宣布,未來將同步評估海內外投資的可行性,國內採高值化、低碳小規投資,海外朝量大、規模經濟發展。若赴海外投資,民股董事指出,股東們最想去的,當然是大陸巿場。 昨日董事會中,十董、三監全員到齊,包括東聯董事長徐旭東、長春總經理鄭信義、中纖董事長王貴增、和桐董事長楊猷傑、中油董事長朱少華、中油總經理林茂文及陳寶郎等。 對政策急轉彎,和桐代表建議提出國賠,另有未上市股票興櫃董事覺得政府至少有「道義」上責任。但陳寶郎解釋,環評制度是國家法令明文規定,且一切依程序辦理,國光石化即使提出國賠,能拿到賠償金的機率不大。 針對國光石化撤出彰化,一位董事指出,中油、國光等都提出不同的處理版本,未上市行情經討論後決定折中方案,即同意撤掉彰化環評案,繼續經營。 一位董事轉述徐旭東的話說,「國光石化就像石化界的太陽,唯有太陽存在,我們才有希望。」長春總經理鄭信義也明確表示,願意投資台灣,也願意給國光石化與政府時間。 陳寶郎說,董監們希望國光石化所有的努力不要就此付諸東流,應對提升台灣投資環境有正面助益,未上市報價進而提出四大建言。一,政府應盡早提出國土規畫,明確告訴投資人可以投資的地點,進行招商。二,檢討現行環評政策,建立透明化、數據化可預期等環評審查制度。所有決策成敗要由政府負擔,環委僅就專業建言,不應操有投資案的生殺大權。三,政府應建立環境資料庫。四,要求政府提出明確、具體的產業政策。 此外, 未上市諮詢經濟部長施顏祥昨日拜會全國工業總會並聽取產業界意見。工總理事長陳武雄說,國土規畫一定要明確,讓水泥或鋼鐵產業的土地利用畫分清楚,不然就會像國光石化一樣,花了四、五年,耗資五億多元仍舊告吹。若是不做國土規畫,可能其他產業都會跑光、產業鏈出走,「若不覺醒,就等著變成台勞」,去別的國家工作。